欢迎登陆中国机械工业教育协会
应用型本科之路
发布日期:2014-09-05 09:06   

 

曾几何时,一些人认为普遍高等教育只有一个类型,高等职业技术教育是普通高等教育的一个层次,即大专层次,不承认高等职业技术教育是不同于传统“学术型” 高等教育的一种类型,即“应用型”高等教育的一个层次,这种类型的高等教育可以有本科,乃至于硕士、博士的层次,在这种状态下,对所有本科的评审、评估等 采用同一标准,同一指标体系,弄得多少大学处于无奈之中,使本该具有多元化的高等教育在大一统的环境下,失去了个性和特色,失去了真正提高教育质量的追 求。在高等教育大从化的深入发展的形势冲击下,一些落后于客观形势发展的思维定势得已破除,现在,基本上已经取得共识,普通高等教育有不同类型,至少有 “学术型”和“应用型”两种,这必将使教等教育朝多元化的健康道路向前发展。当然,认识到是一回事,如何走出一条培养之路又是一回事。因此,需要时间,需 要解放思想,需要改革创新,本文只是根据自己的理解和经历,谈些想法,以使大家来探索和实践。

一、十年高职路
从1999年开始发展起来的高等职业技术教育,是促进人们接受和发展“应用型”本科的一个助推器,所以回顾和总结10年来高职走过的路,对思考“应用型”本科是十分有帮助的。
高职教育的发展,取得了巨大的成绩:
1.使大批年轻人有了上大学求学的机会,满足了社会和广大家庭的需求。
2.培养了一大批在第一线工作的应用性、技术性、技能性人才,改变了整个社会的人才结构,提高了第一线工作人员的人才素质,这必将促进企业的结构调整和技术进步。
3.取得了办学的经验和教训,对一些重要问题有了一个共识,如高职的学制、高职的类型与层次、高职的高教性与职业性的关系等。
对另一些重要问题也正在进行深入地思考和实践:

1.关于高职的定位,涉及到与地方经济发展的关系,涉及到高职学生应具有什么样的能力、什么样的基础理论水平。当高职发展的初期,大家提出高职不能办成本 科的“压缩饼干”,也不能办成中技中专的简单延伸,经过一段时期的实践,对高职基础课的盲目要求,得到遏制,一些理论课取消了,一些课简化了,而对于实 验,实习、实训,通过实践取得明显发展,工学结合取得了不少成功经验,不断加强合作的深度和广度。

2.对于实训,顶岗实习正在深入总结,什么专业,什么能力在企业实训好,什么专业,什么能力在学校才能做,学生顶岗实习的身份是学生,不是工作人员,高职 学生的实训,顶岗实习要考虑效益、效果及效率,效益指的是经济效益,钱不能用得太多,也不能收得太多,效果指的是一切要从学生的得益出发,从提高教学质量 出发,效率指的是时间,三个月能达到目标的,不要盲目延长到一年,而且实训,顶岗实习视情况可以分阶段、分年级有效地进行。

3.基础课如何要求,也取得不少经验,数学、英语、计算机,不少高职院校根据专业需要,岗位需求面向应用进行取舍,但也存在着研究不深,精力投入不足的情况,尚未形成较完整的有成效的成果。

4.对课程体系正在进行探索,有提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有提项目化课程体系,这些都是十分有益的,但要理清这些概念具体的内涵,要明确适用的课程范 围,不宜任意扩大留于形式,另外,还要研究效果,如对项目化教材,项目化课程的教学过程的效果与原先的教学方法比较,对优缺点进行评估,以便提高课程质 量,也有利于推广。

5.对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学、做”融为一体,要有一个更清晰的解释,是在什么层面上的融合,即是在课程层面上,或是在知识模块层面上,还是在知识点 层面上的融合或一体化,采用什么途径来达到这个目标,是先实践后理论,先做后学,或是先学后做,先理论后实践,还是边理论边实践。我们也可以把这些做法概 括成课程的最佳衔接法,不同的课程可以有不同的衔接法,包括课程之间的衔接,也包括课程内理论与实践、实验的衔接,课程的各个环境的衔接,既有先后的关 系,也包括时间的安排。

6.在考核问题上也做了不少工作,加强了动手能力、实践环节的考核,探索了过程化的考核方法。

回顾走过的路,我们会有一个体会,因为高职教育是一个新事物,人们的认识都有一个过程,包括领导,包括书本,也包括文件,都有一个与时俱进的问题,随着时 间的推移,随着经验的积累,不少提法和要求很自然会所有修正,这是符合人的认识规律的,是螺旋式上升的,所以,每个学校都要把上级要求,文件精神,书本理 论很好地与社会发展,学校实际有机的结合起来,这样,就会使每个学校更具有自身的个性和特色,使每个学校的教育质量日益提高。

二、应用型本科的定位
实际上,普通高等学校有不同分类方法,如研究型与教学型,公立与私立,综合型与专科型、学术型与应用型、还有按学位授于权的状态来分类,我们在这里讲的是按学术型与应用型来分类的。
应用型本科的培养目标是什么?如果简单地作个说明是容易的,如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具有一定基础理论和很强应用能力的,高级应用型人才,但这样做不能解决具体的问题。
首先,“学术型”本科与“应用型”本科的划分,在概念上讲,边界是不清晰的,这里所讲的“学术型”本科指的是传统意义上的本科,是培养科学型,理论型等的 人才,而实际上,这批大学中的很多学校早就在人才培养上,部分专业或全部专业已转向应用型和技术型。由于传统的影响,他们的培养模式没有做    本质性的改变, 也就是说,在老模式的状态下培养新型人才,结果造成培养目标与培养模式脱节,培养模式与实施过程脱节。
另一方面,一些从高职、高专升本的本科,在培养应用型人才方面有一些经验,它们在基础课、理论课的要求上没有走“厚基础、宽专业”的路子,并且对社会需求、企业需求方面有较全面的了解,但是,如何培养应用型本科人才没有经验,需要重新设计,重新实践。
从实际出发,由高职高专升格为本科的院校,不应该走回到传统的“学术型”本科上去,而所谓传统的学术型本科,需要把大批学校真正让它们转变为“应用型”本 科,将这两部分学校合并为一类新型的“应用型”本科,共同探索发展之路,并且还要从评审、评估指标上作出相应的本质上的变化。

再说得具体点,传统的“学术型”本科,除了培养科学型、理论型人才外,还要培养高新技术人才,开拓新技术方向的人才,各种文科、社会科学的应用人才、理论 与技术交叉的边毅学科的人才及复合型人才,而“应用型”本科,则重点在培养传统的应用领域或技术领域的人才,在工程第一线的技术交叉和复合型人才,在生产 第一线、技术第一线能用现有设计平台进行新技术设计,对已有技术进行改进的人才,能将已有的成熟的原理、理论转化为应用的人才,能把某些成熟的高新技术进 行应用的人才,这样,我们才能提出更加实际的培养模式及实施途径。

我们还要认识到,在同一类型的大学中,即使是本科层次,客观上同样存在同一层次的不同水平,它们的要求和目标也不应该完全一致,每个学校要做好自己的设计,办出自己的特色。
三、应用型本科的培养模式

因为对培养模式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认识,有的比较广义,有的比较狭义,每个学校需要作出自己明确的界定,然后才能更好地确切地提出自己的培养模式,我们认为 培养模式是培养目标与培养工程之间的中间理念,培养工程是人才培养最基础,最底层的环节,是操作层面的实施方法,包括如何实施上课方法,如何实验,如何考 核、如何评分、如何督导等。培养模式是理念性的、结构性的,我们可以把培养模式理解成学生应具有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以及实现这种结构的途径或方式,如 “产学研”结合,课程体系的结构等,所以它也是一种设计,一些原则。

培养模式必须落实在培养计划中,如果是应用型,那么培养计划就要落实应用型,如果提外向型,那么培养计划中就需要说明如何落实外向型。

培养模式是一个全局性的理念,是针对全校学生而设计的,至少是针对一个专业的全体学生而制定的,如果提出一个专业的培养模式是“专业+外语”,那么就要明 确外语要达到什么要求,当然就不是一般本科的四级要求,而是更高的要求,必须是本专业的多数学生都要达到这个要求,否则只能是“因材施教”,使部分学生, 有余力的学生,使他们外语达到更高的水平。如果一个学校的培养模式提的是“创业型”培养模式,那么这个学校的大多数学生都应该具有创业型目标的要求,实际 上这是不可能的,新近“中华英才网”调查表明,大学生选择创业的比例2009年只有1.4%,而上海交大为组长调查结果的数据则为1.94%,也就是说, 绝大多数学生仍是选择到已有的企业、学校、单位工作,因此,创业教育是很好的,但也是因材施教。办创业班当然也是可以的,那也只能讲,这个班的培养模式是 “创业型”的。而不是整个学校的培养模式。

我们在设计应用型本科的培养模式时要考虑到应用性、技术性、基础性和交叉性等要素,这里的基础性是为了学生今后有持续发展的能力,也是为了学生更好应用和 掌握技术不可缺少的理论和基础知识,这里的交叉性是因为在解决客观的应用问题,工程项目或技术设计时,必然会遇到一个专业知识以外的知识,比如计算机的应 用,比如理财方面的知识,这些在设计培养模式时都要予以考虑。

四、双向设计法

我们曾提出过,原来本科培养计划的制定方法,是先设计公共基础课,然后是专业基础课,最后才是专业课及专业方向课,以适应“厚基础、宽专业”的目标要求, 我们把它叫做顺向设计法,后来,针对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定位,我们提出了培养计划的逆向设计法,即先从岗位技能、岗位需求,确定学生应具有的能力和知识, 然后去确定相应的专业课、专业基础课,其中特别强调核心技术课(或核心应用课),最后根据必需的原则,确定专业基础课、公共基础课的要求。

对于应用型本科,培养计划用什么方法来制定呢?显然不能套用顺向设计法,也不能沿用逆向设计法,因为相对于高职学生,应用型本科对理论知识、基础知识有更 高要求,相对于“学术型”本科,则对于应用能力需要有明显提高,所以提出双向设计方法,即在应用端和基础端并重进行设计,在应用端可参考高职采用的途径, 广泛了解社会的需求、岗位的要求或技术的要求,并与一线的技术专家,应用专家共同协作,讨论,设计专业需要的知识和能力,由此确定相应的课程及具体要求。 在基础端,应由专业教师和基础课教师协作,由专业课教师提出要求,然后由基础课教师根据基础课的系统性确定内容,组成课程,最后形成相应的培养计划。

这里要特别强调的是,对基础课而言,专业课教师提要求不能太笼统,不能以现有的传统的课程来提,必须要细化,比如,高等数学,专业课教师不能光提需要微积 分,这样不便于课程的改革和重组,要细化到知识点,如需要定积分,且要告之无穷积分,瑕积分要不要,但不必提不定积分,然后由数学教师们,按数学内容的系 统性,增加不定积分及其它内容,最后再根据数学本身的特点,确定如何培养学生的严格逻辑思维能力、高等代数、概率、计算方法也都这样进行分析,整合、其他 基础课也要按此原则来仔细分析。当内容确定后,再组合课程,可能不需要微积分,只需要概率或代数,也可能都需要,最后确定是分别设课或整合成应用数学或工 程教学。

计算机知识和应用对应用型本科是必不可少的,一方面,每个专业必须开设与专业相关的技术设计或解决实际问题的软件工具或开发环境,以便进行计算机辅助设计或制造,或应用计算机有关软件来帮助解决专业性问题,然后再去确定每个专业除计算机操作外,还要有什么更高的要求。
人文教育是非常重要的,它是所有本科生公共的基础,不能单纯地理解成为某个专业服务的,它们是培养学生的公民意识、道德品质、价值判断、思维方法、沟通能力等的基础性教育,必须从实际出发,对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进行深入地研讨。
五、改革的目标、原则及抓手
对应用型本科来讲,沿用现有本科的培养模式,培养计划、教学方法等肯定是没有出路的,出路只有改革,上面谈到的双向设计法便是其中之一。

改革的目标可以归结为积极构筑能力型教学模式,这是改革的大趋势,谁没有看到这一点,从战略上作为规划,并认真去落实,谁就必然会被摔在后头。关于能力型 教学模式,我在“三谈大学教育的现实与改革取向”,“提升大学办学的软实力”两文中都已提及,要点就是要把以教师为中心,知识为中心,模拟为中心的知识型 教学模式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能力为中心,创新为中心的能力型教学模式,为此必须增加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参与度,减少课内的讲授学时,加大课外练习量,加 大学生的综合性练习、课程设计,增加小班教学(20人以下)的比例,推行大开卷为主的过程化考试制度,改进陈旧的灌输式的教学方法,积极推行问题教学法、 案例教学法、讨论式教学法等教学方法。

改革的原则是我们必须考虑的,不能为口号而口号,改革的根本目的只能是提高教学质量,让学生获益,所有改革必须面向学生实际、面向社会需求、面向教育规律,同时,根据应用型本科的特点,我们要做到:面向应用学理论、面向实际搞科研、面向学生促改革、面向过程抓考试。

应用型本科学校的科研工作重点必须面向实际,解决各种实用的应用问题、技术问题,同时也需要开展一些与应用、技术紧密相关的基础性问题的研究,这样,才能 提高教师队伍的水平,才能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才能更好地了解社会、了解企业、了解科技的发展,使学校真正地实行开放式办学,深入地推进“产学研”结合。

改革从哪里抓起,应从综合练习抓起,即抓学生的综合实验、课程设计、专题报告、应用论文、阅读报告以及各种结合课程的学生竞赛,将学生的综合练习作为抓 手,只有这样,才能增加学生的参与度,增加课外的练习量,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将学习与考试逐步融合。这样也必然会冲击传统的以教师 为中心的知识灌输的教学模式,促进教学方法的改革,按此要求,每门课都要有让学生课外做的综合练习,我在“提升大学办学的软实力”一文中提出过一些具体的 做法,这里不再赘述。

我们要认识到,本科教育不是学生的终极学历教育,也必须明确要给学生提供尽量多的选择机会,所以我们要因材施教,要实行以个性化为本质特征的学分制,让学 生可根据本身的爱好,特长转专业,为学生开设足够的选修课,选修课可以分成两类,一类是每个学期都开的,内容是为学生考研作准备的课程,为学生转专业需要 的课程,为学有余力的学生、加深课程要求的课程。另一类则是每学期可以变化的,可根据师资条件,选课学生的多少,以及其它有关条件而定,对人文类课程,数 量可多些,也可多变化些,每学期可以有一定数量的置换,让学生选择,既可以加强人文教育,也可以丰富校园的人文环境。

六、师资队伍
建设一支高水平、结构合理的师资队伍,是我们办好应用型本科的关键因素,一定要采取有效措施,重点突破,带动全面,逐步建立与应用型本科相适应的教师队伍。

建立一支以责任心、能力为标准,以高职称和博士为核心的师资队伍,采取引进和培养结合的原则,迅速地做到每个专业都有符合条件的高职称教师和博士若干名, 有能力又符合应用型本科要求的博士,不仅能解决眼前的需要,而且能满足长远发展的需要,他们年轻,精力充沛,与有经验的高职称教师配合,能大大地促进我们 的专业建设和学科建设。

要实行“按岗设聘”的原则,每个专业、每个学科、每个技术开发中心,需要什么标准的教师,就聘什么样的教师,要明确到专业方向,不要引进一般的教授,不对口的博士。
要确定个别专业,先行突破,引进多一点的教授与博士,形成强大的梯队,在专业和学科建设上取得成绩,不仅可以争取重点专业,重点学科的项目,还可以取得经验,带动其它专业和学科。

现在研究生质量存在不少问题,特别是在职研究生,质量更是参差不齐,各地的教授评定标准差异也不小,在引进人才时,一定要严格把关,新建本科院校最需要的 不是技术开发,应用研究的组织者,而是自己能独立进行项目申请,能独立完成研究开发的人才,当然他们也要具有一定的组织管理能力,而学校的各级领导,各个 职能部门要做好服务工作,协调工作。

一个大学刚起步时,务必做好防止社会上,大学里不正之风的侵蚀,高度警惕学术造假、论文抄袭、成果剽窃,一旦形成不好的风气,再去扭转就要困难得多。所以 我们要有相应的规章制度,要有一个具有学术权威的,学术风气端正的学术委员会和职称委员会,对申请高级职称的教师和工作人员要有严格的评审制度,申请者, 要作学术报告,说明自己取得的成果。并要有严格的送审制度。

在我国,应用型本科是刚刚起步的一类高等院校,为了更好地发展,尽快走出一条符合自身定位的办学之路,我们需要有自己的组织,我们可以自己组织起来,成立 “应用型本科院校协作组”,“应用型本科的专业委员会”,通过这类组织共同制定相关的一些参考标准,讨论一些共同关心的问题,并通过这些组织的活动,让社 会和有关部门听到我们的声音,了解我们的要求和困难,表现我们取得的成绩和自治的能力。
 

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团体登记证/社团代码:50001425-7中国机械工业教育协会/北京市西城区百万庄大街22号院2号楼,邮编100037
京ICP备14035175号-1 Copyright 中国机械工业教育协会 版权所有,未经同意请勿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