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登陆中国机械工业教育协会
科研是高职院校可持续发展的“动力源”
发布日期:2014-07-10 13:15   

对于高职院校要不要搞科研的讨论,笔者心有感触,很想一抒己见。笔者认为,高职教育作为我国高等教育发展中的重要类型,高职院校作为高等院校,自然需要科研,而且应该不断加强科研工作。

    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具有“职业技术教育”和“高等教育”的双重属性。我们在讲高职教育具有职业技术教育属性的同时,千万别忘了它还具有高等教育的特性。科学研究是高等学校的三大基本功能之一,如果高职院校不提科研,只讲人才培养,“高职院校的存在,其重要功能是培养人才”,那么,高职教育的高等性如何体现呢?如果把高职教育等同于职业教育,“职业教育的本质就是技能教育”,那么,高职教育与中职教育的区别又体现在哪里呢?

    我们提倡高职院校要重视科研,并不是说高职院校的科研要同研究型大学一样,提倡教师从事基础的理论研究,而是要找准自己的科研定位。高职院校的科研重点应在应用技术的研究、开发上。应用技术的研究主要包括应用技术的开发、科技成果的推广和转化、企业生产技术的服务、科学技术的咨询等。中国科学院院士贺贤土认为,“高职院校除了培养人才以外,有责任面向地方中小企业和现代农业发展,通过研究,帮助中小企业解决他们技术改造和技术革新中的大量技术问题,帮助农业企业和农民解决生产过程中的技术问题,提高产品的技术附加值和农业科技水平”。因此“技术发明、技术革新、技术改造等等”自然属于高职院校的科研范畴,既然认为技术的发明、革新和改造等在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中具有重要作用,又怎能认为“高职还是少提搞科研为好”呢?我们总不能因为重点大学的科研存在“与教学抢时间、抢精力,以至于教学在科研的挤占之下,在学校中没有地位”的问题就得出高职院校提倡科研也一定会出现同重点大学一样的问题,“因噎废食”吧。

    高职院校搞科研,关键在于如何处理好同教学之间的关系。教学工作是高职院校教学工作的中心,学校以培养人才为己任,教学工作的好坏对人才培养质量有着直接影响,但重视教学工作并不意味着可以忽视科研工作,甚至不搞科研。高等教育的3大基本功能中,从早期的传授知识、培养人才,发展到研究知识、生产知识,再到社会服务,科学研究起着重要作用。自从德国柏林大学校长洪堡开始,就确立了科研在大学发展中的重要地位。高校教师和中等学校教师的最大区别就在于是否要从事科学研究。高校教师中的大多数应该通过研究知识和技术,把握学科和技术发展态势,进而产生新知识和新技术,为人才培养服务。有人说,教学、科研、管理和服务是高校发展的四个轮子。如果科研这个轮子没有或轮子是瘪的,学校发展这辆车又如何能跑得快?教师如果不从事研究工作,不了解学科和技术的发展情况,不进行技术研发,不参与企业的技术改造等科技工作,只会照本宣科,又如何能培养出符合企业要求、具有前瞻性和国际视野的学生?

    高职院校的教学和科研不是矛盾对立的关系,而是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关系。

    科学和技术研究是知识产生和技术发展的源泉,综观现代大学的发展历程,大学日益成为科学发现、技术发明的场所。教师从事科研,能够有效地促进教学,提高教学质量。首先,教师可以及时把科研成果纳入教学内容,使教学内容及时得到更新,从而做到“常教常新”。其次,可以让学生适时了解现代技术的发展状况,毕业后能更好地适应社会的需要。第三,教师献身科研,孜孜以求的精神有如“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细雨,对学生科学精神的树立,科研素养的提高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身教重于言教,教师的行为对学生是最好的教育,教师在科研上的经验教训对学生而言,是一笔宝贵的财富。

    因此,重视了科研,也就促进了教学。只重教学,不重科研,学校将失去进一步发展的后劲。学校在积极鼓励教师进行教学改革的同时,还要积极鼓励教师进实验室、下企业找课题,做实验,搞推广。通过科研,改变教师的知识结构,提高应用技术的研发和推广能力,改革课堂教学内容,增加学生运用技术的能力。

    在高职院校的发展中,我们既要克服教师只会教学,不搞科研的现象;又要避免教师只做科研,不上讲台的现象。高职院校只要通过制度设计,就能有效地实现科研为教学服务,为人才培养服务,为深化产学研结合服务,使科研成为学校可持续发展的“动力源”。

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团体登记证/社团代码:50001425-7中国机械工业教育协会/北京市西城区百万庄大街22号院2号楼,邮编100037
京ICP备14035175号-1 Copyright 中国机械工业教育协会 版权所有,未经同意请勿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