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登陆中国机械工业教育协会
发展工业设计 实现工业强国梦
发布日期:2014-10-31 14:31   

 

  

      很高兴参加由工业和信息化部人才交流中心与中国工业设计协会共同组织的“中小企业经营管理领军人才工业设计高级研修班(上海站)”,与大家交流工业设计发展形势及有关情况。今天主要谈三个方面内容:一是我国工业设计取得的新发展;二是工业设计发展面临的新形势;三是工业设计发展的新任务。

一、工业设计取得的新发展

(一)国家高度重视工业设计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在8月18日召开的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七次会议上发表重要讲话指出,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大国,正在大力推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必须把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实施好。并强调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要推动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坚持需求导向和产业化方向。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要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以全球视野谋划和推动创新,提高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更加注重协同创新。工业设计是实现以上创新模式的重要手段,特别是在集成创新、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协同创新等方面可以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作为生产性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工业设计发展水平是创新能力和工业竞争力的重要标志。大力发展工业设计,是丰富产品品种、提升产品附加值的重要手段;是创建自主品牌,提升工业竞争力的有效途径;是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扩大消费需求的客观要求。
        国家高度重视工业设计发展,《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明确提出要加快发展研发设计业,促进工业设计从外观设计向高端综合设计服务转变。《工业转型升级规划(2011-2015年)》进一步明确工业设计及研发服务发展的主要任务,实施“培育高素质工业设计和研发人才”、“培育龙头企业”、“培育国家级示范区”等专项工作。
        2014年2月,国务院发布《关于推进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14〕10号)提出支持基于新技术、新工艺、新装备、新材料、新需求的设计应用研究,促进工业设计向高端综合设计服务转变,推动工业设计服务领域延伸和服务模式升级。指出要在汽车、飞机、船舶、轨道交通等装备制造业领域加强产品的外观、结构、功能等设计能力建设。以打造品牌、提高质量为重点,推动生活日用品、礼仪休闲用品、家用电器、服装服饰、家居用品、数字产品、食品、文化体育用品等消费品工业向创新创造转变,增加多样化供给,引导消费升级。支持消费类产品提升新产品设计和研发能力,加强传统文化与现代时尚的融合,创新管理经营模式,以创意和设计引领商贸流通业创新,加强广告营销策划,增加消费品的文化内涵和附加值,健全品牌价值体系,形成一批综合实力强的自主品牌,提高整体效益和国际竞争力。
         2014年7月,国务院颁布《关于加快发展生产性服务业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升级的指导意见》(国发〔2014〕26号)提出要大力发展工业设计,培育企业品牌、丰富产品品种、提高附加值。促进工业设计向高端综合设计服务转变。支持研发体现中国文化要素的设计产品。整合现有资源,发挥企业创新主体作用,推进产学研用合作,加快创新成果产业化步伐。鼓励建立专业化、开放型的工业设计企业和工业设计服务中心,促进工业企业与工业设计企业合作。鼓励有条件的大型企业设立工业设计中心,建设一批国家级工业设计中心。积极推进相关事业单位分类改革,鼓励国有文化企业引进战略资本,实行股份制改造,积极引导民间资本投资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领域。
(二)开展的主要工作
       近年来,我们紧紧围绕工业转型升级这条主线,出台政策、开展评奖、认定中心、搭建平台、加强宣传等工作,狠抓各项重大政策措施的落实,推动工业设计取得新的重大进展。
1.强化规划和政策引导
        一是制定《指导意见》,明确主要任务和相关措施。2010年7月,工信部会同教育部、科技部等11个部门联合印发了《关于促进工业设计发展的若干指导意见》(工信部联产业〔2010〕390号),明确促进工业设计发展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发展目标,提出六个措施: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提升产业发展水平、加快培养高素质人才、推动对外合作与交流、营造良好的市场环境、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加快行业发展。二是各地方根据本地发展需要,制定了贯彻实施意见。如上海市出台《促进创意设计业发展的若干意见》、《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十二五”规划》、《上海设计之都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广东省制定《关于促进我省工业设计发展的意见》、《关于促进我省设计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福建省发布《2013年-2015年福建省工业设计发展行动方案》、《福建省省级工业设计中心认定管理暂行办法》。另外,北京、江苏、浙江、山东、重庆、四川、宁波、厦门、深圳等省、市结合实际相继出台支持工业设计发展的指导意见,明确目标任务,提出具体推进和扶持政策。
2.加强园区与中心建设
        一是开展国家级工业设计中心和企业认定工作,提高工业设计机构设计创新能力。2012年9月,印发《国家级工业设计中心的认定管理办法(试行)》(工信部产业〔2012〕422号)明确中心认定的条件、工作程序和管理内容等,提出部省联动,逐步实现国家级中心从已认定的省级中心中择优选择原则。按照办法规定,2013年,我们首先在轻工、纺织、家电等行业领域开展了中心的认定工作。最终认定了26家企业工业设计中心、6家工业设计企业为国家级工业设计中心。2015年将开展第二批认定工作。总体来看,首批国家级工业设计中心和企业主要集中在工业设计发展相对成熟的东部地区,规模水平较高、设计实力与创新能力较强,相信他们能为我国工业设计机构发展树立良好标杆。此外,浙江、天津、福建、甘肃、江苏、湖北、山东、四川等省、市先后制定了省(市)级工业设计中心认定管理办法,并开展认定工作。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已经认定的省级工业设计中心有220家,企业有10家。二是结合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创建工作,支持工业设计产业集聚发展。目前,已经创建了广东佛山顺德区工业设计产业示范基地、广东广州经济技术开发区,2家以工业设计为主的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三是依托中小企业成长工程支持工业设计企业发展。充分发挥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作用,支持了一批文化创意、工业设计类服务平台建设,为工业设计企业发展创造良好条件。
 3.举办优秀工业设计奖评奖活动
        举办首届中国优秀工业设计奖评奖活动。这里需要说明的是,这个奖项是在全国清查评比表彰项目总撤销率超过97%的情况下,新增批准我部开展的工作,来之不易。为组织好评奖,创新工作思路,改变由政府包办的方式,采取以政府为主导,第三方机构独立运作,企业广泛参与,地方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共同支持的工作机制;以展会为平台,组织专家在参展作品中择优评选,并通过权威媒体发布评选结果。首届活动共有1451件产品作品参评,237家企业的421件产品作品参加了在厦门举办的展示活动,择优评出10个金奖,结果在颁奖现场揭晓并在媒体上公布。活动受到社会和业内的广泛关注,取得了预期效果。
4.加强基础性工作
        一是加强相关政策研究。组织有关行业协会、研究院所和高校,就国内外工业设计产业发展趋势、工业设计园区、奖励制度、统计指标体系、专业技术人员职业资格制度、知识产权应用和保护等问题开展研究,为促进工业设计健康发展打下基础。二是开展工业设计职业资格认定工作。现已初步形成了《工业设计职业资格制度(专业技术人员)管理办法》,正积极与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相关司局就有关工作进行衔接,争取年底前有实质性进展。三是开展中小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培训工作,举办工业设计高级研修班,也就是在座各位今天参加的高级研修班。我们希望通过研修班,培育一批具有全球战略眼光、开拓创新精神、管理创新能力和社会责任的优秀企业家和工业设计领军人才,成为推动和带动企业创新发展的领军力量。
(三)工业设计发展的总体情况
          在国家大力扶持和各地政府共同努力下,工业设计产业抓住工业转型升级的历史契机,发展迅速,已成为制造业快速发展的助推器。
1. 产业规模不断扩大
        近几年,我国工业设计产业快速发展,已初步形成产业,在经济发达地区已初具规模。初步形成环渤海、长三角、珠三角、成渝经济圈等核心的发展高地,深圳、上海、北京、广州、杭州等城市成为工业设计发展的第一梯队。截至2013年年底,浙江省12个省级特色工业设计基地实现设计服务收入12.3亿元,比上年增长1.5倍。上海市工业设计产业实现增加值约228亿元,同比增长16%,工业设计对经济发展的贡献率进一步提高。江苏省工业设计增加值为419亿元,比上年增长14.1%。深圳市全行业设计产值达42亿元(仅含专业设计企业设计产值),比上年增长35.4%,创造经济价值超亿元。尽管工业设计产值总量仍较小,但是发展速度较快。
2. 发展水平不断提高
          一是工业设计机构规模不断发展壮大。首批26家国家级工业设计中心中,有4家资产总额在1亿元以上,5家在5000万~1亿元,15家资产总额在1000~5000万元。6家国家级工业设计企业中,有1家资产总额在8000万元以上,1家资产总额在4000~8000万元,2家资产总额在2000~4000万元,2家资产总额低于2000万元。
          二是科研实力与创新能力不断增强。首批26家国家级工业设计中心拥有的自主知识产权成果数量呈逐年增长态势。2012年,3家工业设计中心拥有的自主知识产权成果超过1000项,2家工业设计中心拥有的自主知识产权成果超过500项(低于1000项)。6家国家级工业设计企业的专利数量稳步增长。
          三是应用领域和范围不断扩大。工业设计已从消费品领域产品的外观设计,逐渐发展到工程机械、船舶、汽车等领域的产品研发设计、企业形象设计、造型结构设计、功能整合设计等全方位的设计策划服务。在企业技术创新、产品研发和市场战略等方面的作用日益凸显。工业设计成为家电行业的“第二核心技术”,带动产品结构向高附加值跃升,推动家电产业整体转型升级。
3. 产业集聚发展迈出新步伐
           一是工业设计园区成为产业聚集的重要载体,园区数量快速增长。全国设计创意类园区已突破1000个。以工业设计为主体的园区有近40多个。其中,较有代表性的园区有北京DRC工业设计创意产业基地、无锡(国家)工业设计园、深圳设计之都创意产业园、深圳设计产业园、上海8号桥创意产业园、广东工业设计城、宁波和丰创意广场等等。这些园区在当地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吸收国有资本、民营资本和外资共同投资兴建,采取市场化运营方式,形成了明显的聚集效应。二是园区规模不断扩大。近年来,园区的平均产值在2亿元左右。50%以上的园区设计产值占比超过园区总产值30%,3家园区的设计产值占比超过50%。三是民营资本成为园区投资的主要力量。从资本结构来看,民营资本投资的园区占比已达到所有园区的一半,国有资本投资的园区占三分之一。
4. 对外开放水平显著提高
          随着工业设计产业规模水平的逐步提高,设计产业的国际化水平显著提高,国际市场竞争力不断提升。一是跨国工业设计机构进入我国速度明显加快。三星、通用汽车、大众汽车、现代汽车等大型跨国公司相继在我国建立设计研发中心,涉及通信、计算机、家电、装备制造、汽车、照明等产品领域。二是国际交流日趋活跃。越来越多的知名设计师来华访问,参与设计展会、设计赛事、联合办学、学术研讨、大师论坛、行业合作、创意产业园区开发等形式的交流活动。国内设计界与全球设计界逐步形成一种更加紧密的整体性联系。三是承接国际设计外包业务发展迅速。承接业务已经覆盖电子信息、汽车、通讯设备、医疗器械、家电、玩具以及铁路、城市轨道交通等领域。
          总体来看,我国工业设计产业已经取得了长足的发展,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同时,必须清醒地认识到与先进国家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主要表现在:一是自主创新能力薄弱,设计水平仍较低,对工业强国战略的支撑能力仍有待加强。二是产业整体上尚处于从外观设计到提供产品设计的过渡阶段,缺乏提供品类战略规划、品牌运营等领域的系统解决方案能力,价值链层级有待进一步提升。三是区域发展不平衡。中西部地区仍处于初级阶段,与产业发展要求还有很大差距。四是专业人才和高端人才不足,一定程度上制约了行业的发展。五是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型工业设计企业仍有待培育。
          同时,我们也认识到,我们的工作体系还有待进一步完善,下一步我们将加强对工业设计发展的指导,切实采取有力措施加以解决。也请在座各位多提宝贵意见,共同推动工业设计发展。
二、工业设计发展面临新形势
          当今世界,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孕育兴起,呈现出制造业服务化引领制造业产业升级新趋势,全球制造业的分工格局和竞争格局正在重塑。我国经济步入中高速增长的新常态,“四化同步”加快推进,新的经济增长点正在培育。国际国内形势的深刻变化,给工业设计发展带来新机遇与挑战。
(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为工业设计发展提供新机遇
           当前,全球正出现以信息网络、智能制造、新能源和新材料为代表的新一轮技术创新浪潮,特别是信息网络技术和制造技术的深度融合发展,正在酝酿新一轮产业变革,必将对工业发展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历史影响。
           一是制造业发展呈现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服务化新趋势,同时催生出一大批新的业态和商业模式,加速形成新型企业与用户关系,深刻改变生产方式、产业组织方式以及全球范围的生产力布局,重塑全球制造业的分工格局和竞争格局。
 【案例】波音公司网络化研发和制造体系
         波音公司通过构建网络化的研发和制造体系,大大提高了研发制造效率。以波音787飞机为例,实现了在全球30多个国家、135个地方、180个供应商之间的协同研发和制造,在400多万个零部件中,波音公司本身只负责生产大约10%。这种新型生产体系使得波音787成为全世界外包程度最高的机型,也是波音史上完工最快、造价最低的飞机。
【案例】特斯拉颠覆传统汽车制造
        Tesla被誉为“汽车界的苹果”,2013年一季度成为了北美的豪车销量冠军,毛利率从一季度的5%很快提高到二季度的13%(不含零排放补贴)。特斯拉的成功并不仅仅是电池技术的突破,更得益于将互联网思维融入了汽车制造。首先特斯拉对自己的核心定位不是电动车,而是一个大型可移动的智能终端;其次是全新的人机交互方式,顶级的智能化体验,比如自动伸缩感应车门把手、用触屏信息娱乐系统取代所有物理按键等,通过互联网终端把汽车做成了一个包含硬件、软件、内容和服务的体验工具;第三是直销模式,取消了传统的4S店,只在高端目标客户聚集区域设体验店,直击目标消费群体,采取订单模式,实现精准销售;第四是实行售后维修“云服务”(呼叫中心服务人员通过3G网络指导顾客及时解决问题)、电池终生免费充电和超长期免费保养、汽车故障“贴身服务”(免费接收故障汽车并免费配送一台车给车主代用)等,以完善的服务解决了消费者的后顾之忧。
        二是发达国家加快战略部署,抢占新一轮产业变革高地,扩大竞争优势。美国先后制定了《重振美国制造业框架》、《先进制造伙伴计划》和《先进制造业国家战略计划》;德国政府推出《“工业4.0”战略》,欧盟国家提出将工业占GDP的比重从现在的15.1%提升到2020年的20%的“再制造化”目标。
 【案例】德国工业4.0
            德国2013年发布的“工业4.0战略”,被称为以智能制造为主导的第四次工业革命。如果说10年前德国提出的工业3.0是利用电子和信息技术实现制造流程的自动化,用机器取代相当一部分的“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的话,工业4.0的核心则是智能生产技术和智能生产模式,它以工业可编程控制器为切入点,通过“物联网”和“务(服务)联网”,把产品、机器、资源、人有机联系在一起,实现产品全生命周期和全制造流程的数字化,推动产业链上下游企业之间、行业之间数据信息共享,从而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目前,德国已经完成工业3.0,处于工业4.0起步阶段,预计8~10年的时间可以完成工业4.0。
          三是从人类历史发展经验来看,新的技术革命或工业革命往往能够深刻影响和改变全球经济政治格局,每次产业革命都会伴随着大国崛起。英国通过第一次工业革命崛起为日不落帝国,成为第一个世界霸主。美国借助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果一举成为世界第一强国。德国、日本等也抓住第二次工业革命机遇实现了大国崛起。我国错失前两次工业革命机遇而落后于时代步伐。
         四是当前即将出现的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与我国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形成历史性交汇,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和推进产业转型升级提供了难得的重大历史机遇。我们必须紧紧抓住这一重大战略机遇,实施制造业强国战略,加快设计创新能力建设,推进制造业发展步伐,缩短与国外差距,全面提升制造业全球资源配置能力、国际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二)制造业服务化为工业设计发展提供新契机
        制造业与服务业加速融合渗透,成为引领制造业产业升级和保持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力量。
         一是跨国公司通过制造与服务的融合创新、流程再造等实现差别化竞争,培育开发企业竞争新优势。制造业服务化成为跨国企业的重要特征。根据剑桥大学对全球上市公司制造业企业调查,服务收入占到总收入比重超过了25%,其中20%的企业其服务收入占总收入的比重超过了50%。通用电气通过创新“技术+管理+服务”发展模式,服务业收入已超过全年总收入的三分之二。通用汽车则筹建了e-GM公司,通过推进企业网络化策略加快推进服务化转型,与AOL网络公司开展合作,提高客户信息服务的水平和质量。IBM通过积极培育发展整体解决方案业务,已成功转型为全球最大的硬件、网络和软件服务整体解决方案供应商,包括技术服务、商务服务、金融服务等在内的服务业务收入占公司总收入高达80%以上。
表1  全球上市公司制造企业提供服务形式

资料来源:根据剑桥大学对全球上市公司财务分析库(0SIRTS)中排名前50名的制造业企业调查结果整理而成。

二是制造业中间设计研发投入和产出服务投入双增长。制造业中间投入呈现服务化趋势,设计与研发服务等要素投入不断增加。OECD主要成员国制造业中间设计研发投入和产出服务均呈现出明显的上升趋势。制造业产出中服务产出所占比重不断提升。OECD成员国制造业产出中服务产出所占比重快速提高,由20世纪70年代的15%上升到21世纪初的30%。尤其航空、国防、汽车制造和电子信息等产业,是服务业务收入占制造业总收入比较高的领域。


表2  二十世纪OECD主要成员制造业的服务投入走势  (单位:%)

时期 英国 法国 德国 美国 日本 加拿大 丹麦 澳大利亚 荷兰
七十年代早期 15.59 16.26   21.14 15.57 8.29 14.72 17.10 11.05
七十年代中期   18.02   19.01 17.69 8.90 15.83 18.98 10.12
八十年代早期 23.22 20.03 19.42 21.29 17.58 11.97 15.52   11.70
八十年代中期 18.18 22.40 21.66 22.86 19.70 12.03 16.21 23.44 12.12
九十年代早期 21.91 24.73 24.33 24.12 24.70 11.06 16.79 23.15  
九十年代中期 30.89 26.82 28.82 26.55 26.43 18.23 24.83 26.27 27.79
资料来源:刘继国.《制造业服务化发展趋势研究》[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
 
表3  全球80家制造业企业中服务业所占比例
全球工业 在全部销售中服务业所占份额
平均值 排名前10名企业之和
航空和国防 47% 超过50%
汽车制造 37% 超过50%
电子信息产业 19% 超过50%
生物和医药设备 21% 超过50%
所有制造公司 26% 超过50%
资料来源:Deloitte研究报告《基于全球服务业和零件管理调研》,2010年8月。
(三)我国经济步入中高速增长的“新常态”对工业设计发展提出新要求
         当前,我国经济告别了高歌猛进,步入新的运行轨道,处于增长速度换挡期、结构调整阵痛期、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三期”叠加,国民经济潜在增长率趋于下降,转型升级压力加大。
         一是我国已经进入经济增速换挡期。今年上半年,我国经济总量增长7.4%,1-8月份,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5%。经济发展的条件和环境已经或将发生诸多重大转变,经济增长将基本告别过去30多年来两位数的高速增长,告别传统的粗放式增长模式。原有的速度效益型增长方式和发展理念正在改变,经济增长的趋缓正是产业结构合理化调整的结果。二是我国正处在比较优势转换的关键时期,既有比较优势逐渐削弱,新的比较优势尚在形成。
         2010年以来,多数行业人力成本增速已高于劳动生产率增速,加上土地成本、能源成本的上涨,环境约束日益趋紧,使得过去高增长所依赖的低价格要素投入模式难以为继,传统制造业竞争力面临严峻挑战。培育设计服务、物流等生产性服务业,将是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建立竞争新优势、形成增长新动力的重要发力点。三是我国正处在产业结构调整的十字路口,以重化工业高速发展为特征的工业化中期阶段已经过去,新的产品、技术、业态出现亮点,但尚未形成支撑经济较快发展的格局。
           “新常态”意味着在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7-8%的增速将成为常态。对工业,尤其是制造业发展提出了新要求,也给工业设计发展提供了广阔空间。一是“新常态”要求加快工业设计等生产性服务业发展,促进工业发展质量上一个台阶。在速度换挡期,要保持合理的增长速度,让经济运行长期处于合理空间。这样的经济增长,必须是实实在在没有水分的增长,是质量和效益提高的增长,是节能环保的增长。随着资本、土地等要素供给下降,资源环境约束强化,要求要素投入和能耗污染较少的工业设计等服务业脱颖而出,不断优化产业结构。二是“新常态”要求加快工业设计发展,支撑工业转型升级。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就要从粗放到集约,从低端到高端,以走工业高端化道路为方向,加速推进产业向产业链和价值链的高端延伸,加快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先进制造业,优化产业结构,实现工业经济跨越式发展。
(四)制造业竞争加剧对工业设计发展提出新需求
        一是国内原材料、劳动力等生产要素成本快速上升,传统制造业出口竞争优势正在减弱。美国波士顿咨询公司发布《全球制造业成本竞争力报告》,根据工资水平、劳动生产率和能源成本为参数,对全球最大的25个出口国制造业成本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如果以美国为100,我国则为96,其他如韩国、英国、荷兰、意大利、比利时、日本、德国、法国等略高于中国。据海关统计,2014年1-8月全国出口重点商品中,稀土、煤炭、原油、箱包、集成电路、自动数据处理设备、船舶、液晶显示板、家具等产品累计出口额同比均出现不同程度的下滑。二是国内经济增长速度放缓,消费领域复苏缓慢,国内市场竞争加剧,企业利润进一步被压缩。三是人们的消费水平和消费层次日益提高,个性化需求趋向越来越强烈。竞争加剧倒逼企业转型发展,要求企业加快从片面注重生产环节向兼顾生产与设计的方向转变,通过加强设计研发,提升产品附加值,提高企业盈利能力。
(五)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实施为工业设计发展注入新动力
           “十八大”明确提出“科技创新是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战略支撑,必须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强调要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提出要加快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制机制,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自主品牌和较强核心竞争力的创新型企业集群;构建自主创新技术基础,制定重要技术标准,支持开发重大产业技术,大力开发对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大带动作用的高新技术;抢占产业发展制高点,瞄准国内外一流企业招大引强、招高引新,积极参与国际间的合资合作,不断提升产业规模和层次;以技术瓶颈组织重大技术攻关,加强科技成果转化,实现产业规模质量和效益同步提高,加快构建以高新技术产业为主导的现代产业体系。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实施将不断提升工业设计在工业发展中的地位,逐渐形成以设计创新为主导的工业发展新模式。
         在机遇面前,我们应充分认识“十三五”时期是实施工业强国战略的关键时期,作为先导产业和创新的源泉,工业设计应能承担起实现制造业强国战略的重任。我们应当抓住新一轮产业变革浪潮下个性化、绿色化、智能化的制造业发展趋势,大力发展工业设计,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加快实现“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
三、工业设计发展新任务
         目前,按照加快推进工业转型升级的要求,我们正在研究制定“十三五”规划,把促进工业设计发展作为规划的主要内容,具体的发展重点和相关措施正在研究中。在这里讲几点我的看法。
(一)发展思路
         按照加快建设制造强国,实现工业强国梦的新要求,进一步推动制造业企业树立设计创新观念,不断提高工业设计的创新能力和专业化服务水平,持续促进工业设计向高端综合设计服务转变,推动工业设计服务领域延伸和服务模式升级,促进工业设计与制造业和信息产业的深度融合,形成工业设计领域的创新发展模式和应用突破,在促进工业转型升级和实施工业强国战略中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
(二)发展目标
         工业设计发展环境不断优化,设计创新能力和专业化服务水平大幅提升,成为企业创新的重要驱动力,与制造业和信息产业的融合度显著提高,建设若干工业设计公共服务平台,形成若干辐射力强、带动效应显著的国家级工业设计示范园区,建设一批国家级工业设计中心,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设计和知名设计品牌数量大量增加,培养出一批具有综合知识结构、创新能力强的优秀设计人才。
(二)主要任务
        1.提高设计创新服务能力
           加快设计创新体系建设,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加强基础性、通用性、前瞻性等工业设计技术研究,开展设计标准、国民设计研究。建设工业设计基础数据库及相关资源信息库,建设公共服务平台,加强资源共享。建设一批高水平国家级工业设计中心。以创新、融合、集聚、规范、开放发展为目标和方向,着力提高装备、新能源、航空航天、消费电子、医疗设备等重点领域的设计创新能力,提升工业设计改造传统产业的能力。建设一批工业设计示范基地和园区,推动产业集聚发展。
2.促进工业设计与制造业和信息产业融合发展
          支持设计与产业对接,加强设计和科技的有机结合,鼓励在关键领域开展联合攻关。支持基于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的设计应用和推广,支持促进产业升级、绿色低碳发展、民生改善等领域的工业设计成果产业化。引导工业企业与设计企业深度合作,打造跨界融合的产业集团和产业联盟,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鼓励工业企业剥离工业设计职能或将部分设计业务外包给工业设计机构,培育和促进第三方工业设计机构发展。
3.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坚持分类指导,从区域发展实际出发制定工业设计区域发展政策。鼓励东部地区积极探索加快工业设计发展的新模式、新方式,促进工业设计向高端综合设计服务转变,推动服务领域延伸和服务模式升级。支持西部地区根据工业发展的实际情况,发展适合本地产业特点的特色工业设计。
4.完善人才培养机制
         完善工业设计教育体系,推进设计人才培养教育教学改革。健全工业设计人才培训机制,开展多层次职业人才培训。建立工业设计专业技术人员职业资格制度,开展工业设计专业技术人员职称评定。鼓励企业积极引进海外高端设计创新团队和人才。培养和推出一批中国的工业设计大师,积极引入一批国际工业设计大师,带动人才的加快成长和提升产业发展水平。
5.提升对外开放水平
       鼓励龙头企业以市场为导向、设计为核心、资本为纽带开展兼并重组。鼓励企业“走出去”,积极开拓国际市场,培育有国际竞争力的设计领军企业。鼓励工业设计机构参加高水平国际交流活动,提升国际知名度,加强国际知名设计机构的合作与互动。鼓励企业引入国际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提升设计能力和水平。鼓励国际知名工业设计机构在国内设立设计中心和分支机构。
6.营造良好的市场环境
        进一步加强宣传和舆论引导,提高社会特别是企业对工业设计重要性的认识。加强和改善行业管理,制定行业标准,规范行业秩序,建立统计指标体系,完善信息统计工作,发挥行业协会作用,加强指导,促进行业健康发展。促进知识产权保护,维护创新环境。
        最后,我提三点要求。一是希望上海方面继续发挥“领头羊”作用,积极探索,不断创造工业设计发展的新模式、新经验;办好、利用好中国工业设计研究院这个平台,不仅要服务好上海,更重要的是加强与各地的交流与沟通,为全国工业设计发展做好服务工作,共同加快推进我国的工业设计发展。二是这次工信部人才交流中心与中国工业设计协会共同组织的“工业设计高级研修班”为大家提供了一个交流学习的平台,希望大家抓住这个机会,认真学习,积极探讨,加深交流,也希望大家都能有所收获。三是大家都是工业设计业界的精英,希望大家抓住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历史机遇,国家实施工业强国战略和创新驱动发展的历史契机,把握制造业和工业设计发展趋势,再接再厉,迎难而上,共同努力把工业设计产业做大做精做强,加快推动“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实现工业强国梦。
 
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团体登记证/社团代码:50001425-7中国机械工业教育协会/北京市西城区百万庄大街22号院2号楼,邮编100037
京ICP备14035175号-1 Copyright 中国机械工业教育协会 版权所有,未经同意请勿转载